English

让大学生做“现代人”

1999-02-06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马丽波 吴东皎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目前,许多高等学校都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有的已初见成效。东北财经大学在最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提出了培养“现代人”的观点,并紧紧围绕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个性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报讯今年元月8日,东北财经大学120余名应届毕业生由学校领导带队飞往深圳,参加那里的人才招聘,以此检验学校培养大学生做“现代人”的探索与改革,在当地和高校师生中产生不小的反响。

何为“现代人”?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代校长于洋介绍说:“现代人”的观点是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理解和实践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所谓“现代人”是指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并珍重国格和具有独立人格,胸怀大志,能够适应、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大学生。

东北财大培养“现代人”的探索开始于80年代中期。1987年,由该校大学生组织的“模拟市政府”的社会实践活动曾引出争议。当时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于洋感受到,经过真理标准讨论,虽然使教育从“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步伐。他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这种感触更加清晰和深化。1998年初,东北财大提出大学教育应该适应市场经济改革,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现代人”的观点。由此,更新大学教育理念和培养“现代人”成为东北财经大学干部师生近一年来持续议论的热门话题。

东财人的这个理念不断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丰富内容。在教育教学方面,他们改变重科学轻人文的旧理念,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渗透的新思想,创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同时,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构建出理论经济学为基础,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主干,法学、外国语言和人文学科综合发展的学科体系;他们调整专业课程,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旧思路,早在原国家教委新的专业目录下发前,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思路,将41个本、专科专业合并为15个大类,按大类招生并组织教学,更新课程与内容,淘汰过时的课程,增设辅修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努力建设一支与培养“现代人”相适应的师资力量,将一批现代意识强、知识结构新、学术成果多、社会影响大的中青年拔尖人才破格晋升,大胆使用。还面向国内外广招人才、先后引进高层次教师87人。至此,一批被誉为“理论界新生代”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78人;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按照培养“现代人”的要求,引进国外例如哈佛大学管理经济学、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等先进教材,试验教、产、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多媒体教室,推行案例教学,试行“免修不免考”制度以及鼓励大学生发展个性,走“读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成才新路等内容丰富的教育创新。

确立学生工作新思路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东财人实施大学教育新理念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1995年,学校便提出由过去单纯强调管理变为管理服务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服务为主的学生工作新思路,经过4年的努力,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自立、自律意识明显加强。学校按照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原则,尊重青年学生个人爱好、鼓励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精心设计校园美化绿化工程的同时,投资20万建设了《中国史图墙》、投资13万建设新闻广场等人文景观。30个大学生社团的活动覆盖了经济学术、文学创作、音乐、戏剧、美术、体育运动等内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法律活动月、外语活动月、计算机活动月、学术报告会、科研明星奖、文化节、合唱节、演讲比赛、艺术演出、志愿者行动和“大学生读书、修身、成才”等活动长年不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